中国历代书画名家人物库
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
《由“木兰辞”到乐府诗所想到的……》——刘吾魁
来源:中国艺术名家网   作者:刘吾魁   发布时间:2024-11-25 09:42:25

我喜欢《 木兰辞》,这首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,自幼在我心里扎根,我会时不时的背诵它的诗句:

1.jpg

唧唧复唧唧,木兰当户织。

不闻机杼声,唯闻女叹息。

问女何所思,问女何所忆。

女亦无所思,女亦无所忆。

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,

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。

阿爷无大儿,木兰无长兄,

愿为市鞍马,从此替爷征。


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鞯,

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。

旦辞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,

不闻爷娘唤女声,

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。

旦辞黄河去,暮至黑山头,

不闻爷娘唤女声,

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。


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。

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。

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


归来见天子,天子坐明堂。

策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强。

可汗问所欲,木兰不用尚书郎,

愿驰千里足,送儿还故乡。


爷娘闻女来,出郭相扶将;

阿姊闻妹来,当户理红妆;

小弟闻姊来,磨刀霍霍向猪羊。

开我东阁门,坐我西阁床。

脱我战时袍,著我旧时裳。

当窗理云鬓,对镜帖花黄。

出门看火伴,火伴皆惊忙:

同行十二年,不知木兰是女郎。


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;

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?

2.jpg

这首诗来自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。乐府诗,也称为汉乐府。到了汉武帝公元前112年,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,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,以备朝廷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,听取民间的疾苦、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、进行演唱及演奏等。《孔雀东南飞》、《木兰辞》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,称为乐府双璧。它是继《诗经》《楚辞》而后的一种新诗体。

3.jpg

乐府诗与先秦时期《诗经》同样具有语言朴实自然,押韵灵活,用对话或独白形式叙事;乐府诗也继承了《楚辞》的浪漫主义的风格,又发挥了排偶句、回环往复、音韵和谐等自己的这些特点。

4.jpg

汉乐府除了郊庙歌辞、鼓吹曲辞、相和歌辞、杂曲歌辞,其特征仍有秦、楚之风,皆感于哀乐,缘事而发。两汉乐府诗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,具有很强的针对性。激发乐府诗作者创作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,乐府诗所表现的也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,道出了那 个时代的苦与乐、爱与恨,以及对于生与死的人生态度。汉乐府最大、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。

5.jpg

在我国文学史上,汉乐府民歌标志着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的开始。最让我感动的是《饮马长城窟行》。这是一首汉代佚名的乐府诗:

青青河畔草,绵绵思远道。

远道不可思,宿昔梦见之。

梦见在我傍,忽觉在他乡。

他乡各异县,辗转不相见。

枯桑知天风,海水知天寒。

入门各自媚,谁肯相为言。

客从远方来,遗我双鲤鱼。

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。

长跪读素书,书中竟何如。

上言加餐食,下言长相忆。

6.jpg

河边春草青青,连绵不绝伸向远方,令我思念远行在外征战的丈夫,在梦里她见到丈夫来到身旁……一觉醒来发觉丈夫仍在他乡……

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,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。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,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?

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,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。呼唤童仆打开木盒,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。

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,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?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她多吃饭保重身体,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你!

7.jpg

这一首描写思妇之情的诗歌,写得细腻、委婉、深沉、缠绵,叩人心扉。诗歌从思念写到收到书信,从痛苦绝望写到惊喜激动再写到失望平静,情绪没有产生剧烈的波动,却显得自然而不突兀,体现了女主人公从痛苦绝望到惊喜激动再到失望平静的心情,表达了与丈夫别离的女主人公在家中“独守”的悲苦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。


蒋勋老师在读到这一首诗时非常动容!他说我们的统治者,不知道能不能看到这首诗?当她们看到这首诗时,能不能想到思念丈夫的妻子、想到思念妻儿的丈夫,可以少发动一点战争,让老百姓有更多的修生养息的时间?我是非常非常感动于蒋勋老师的期盼和愿望的!

8.jpg

正好最近看了央视播的历史穿越剧【典籍里的中国】之《孙子兵法》:“孙子曰: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”

9.jpg

孙子就告诉我们用兵打仗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,谋划战争,发动战争当慎之又慎。做人做事同样需要有这样的敬畏心和责任感。我们的决策关乎着一个国家,一个民族。敬天爱人方能无愧于心。权者不要轻易发动战争,尤其是不能穷兵黩武。历史上隋炀帝、宋徽宗轻率地发动战争,导致身亡国灭,遗笑千古。不战而胜,才是用兵者的最高境界。“仁”,是孙子兵法的核心!


Copyright @ 2013-中国艺术名家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客服电话:13911313806 邮箱:wlnhm@yahoo.com.cn
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 邮编:10007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