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泽东主席生前手写的诗词笔记近日在伦敦拍卖行苏富比以 70万4千英镑(约100万美元)的价格售出,比预期出售的价格高出了10倍。
此次拍卖的笔记是毛泽东1975年与古典文学学者芦荻畅聊文学时写下的,距离他1976年病逝仅相隔一年。笔记共9页有8处铅笔笔记和1处红笔笔迹,其中有6处是毛泽东亲笔写下剩下,其余为芦荻记录的注释。
毛泽东写了唐代诗人杜甫《登高》中的"风急天高猿啸哀",以及李白、白居易等其他诗人的诗句。评论人士指出,这份笔记与毛泽东其他诗词笔迹不同,看起来写得十分吃力,这可能与他重病有关。
毛泽东一生曾写过百余首诗词,其中《沁园春·雪》等诗词广为流传。
晚年的毛泽东重病口齿不清,但仍然对古典文学报有极大的兴趣。当时中央便请祖籍同为湖南的芦荻与他见面沟通,芦荻为了方便交流便请他把想法写下来。
根据苏富比拍卖行的介绍,毛泽东在其中一页纸上写到"我们需要促进现代文学的发展…"。
这是近年来第三次在世界拍卖市场上拍出的有毛泽东笔迹的文件。前两次拍卖的文件由毛泽东签名,分别售出了90万美元和42万美元,而此次拍卖的文件则大部分由毛泽东书写。
这使我想起了毛主席那首著名的手稿《七律. 长征》来。
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要转业去河北了,走前他向毛主席求字,主席答应了。于是他跑到荣宝斋花了三块钱买了一个册页,回到中南海呈给毛主席,主席说我的字不好,你怎么买这么贵的册页啊?
老部下离别,毛主席情感依依,挥笔自己的诗作《长征》作赠。字写好后,李银桥兴奋不已,在中南海里四处传看。当时周总理、彭真等领导都看过,大家赞不绝口,奉若珍宝。李银桥回到毛主席书房,把大家的反映告诉给了主席,同时又说,大家说好是好,就是有一个缺陷……主席问,什么缺陷?李银桥说: “少了一个字。”主席惊愕一下,接过来仔细看看,原来是少了一个铁索桥的“索”字啊,主席笑呵呵地说: “来来,加上去!”于是这就是大家后来见到的这幅字的最佳章法了!《工人日报》得知这一消息后,立即和李银桥联系,想在报纸上发表,征得毛主席同意后,这幅绝世精品就与全国人民见面了!
李银桥得一毛主席墨宝的事情沸沸扬扬,他回到河北省后,省委书记林铁热情约见了他。林铁书记本来就酷爱书法,大跃进时毛主席曾经视察河北,他就请毛主席题写了“一定要根治海河”的题字,这次见到李银桥,更是花言巧语,提出要借毛主席的这幅墨宝看一个月,李银桥处于无奈,只好奉上。一个月过去了,林铁提出再看一个月,就这样月月借,月月不还。过了一年,伟大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,林铁家被抄,大家如惊弓之鸟,各自东西。
十年浩劫结束了,李银桥去找林铁,林铁说我家被抄,我自己都姓命难保自顾不暇,更不知道毛主席手稿哪里去了?李银桥只有含泪而别,仰天长叹……
谢天谢地《工人日报》做了一件好事,否则我们就永无瞻仰那幅绝世奇品了!
毛主席的那幅《七律. 长征》到底去哪里了?只有鬼知道!也许只有林铁或者哪个黑了心的家伙才知道!几百年后问世,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得上“价值连城”这个成语呢?
【作者:刘吾魁,中国著名文化学者、书画艺术家、诗人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产业联合会副主席、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秘书长、人民日报《时代周刊》理事会理事、《世界名人录》特邀顾问编委;中共甘肃省委原《时代风》杂志总编。原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研究室主任、贵州省黔南州政府文化顾问、甘肃省政法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、甘肃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工程创作成员、北京刘氏宗亲联谊会副主席、中国周恩来研究会秘书长、健康中国促进工作委员会国家智库专家成员、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、新加坡新神洲艺术院院士、香港科学院艺术院荣誉博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