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历代书画名家人物库
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
吴冠中的故土情
来源:中国艺术家网站   作者:王三石   发布时间:2019-12-26 14:22:01

一九八五年,吴冠中首次来到周庄,其水乡风情、旧宅荒园、以至断墙残垣,一一引入画中,〈周庄老墙〉即此行之速写。

1

吴冠中 周庄老墙

钢笔设色纸本 镜框 一九八五年作

29.4 x 23.1 公分

估价: HK$500,000-800,000港币

巧匠设计的新墙予人轻快喜悦,而古老的墙令人肃然。老墙,石灰剥落了,裸露了内地的砖石结构,或横、直交错,或犬牙相咬,许多洞窟里钻出各种杂草,甚至还开着星星点点的小小花朵,记录了历史的沧桑,秃发老人周身布满了血色素沉淀的斑斑点点。— 吴冠中

画家以宅外残壁为对象,引纸作墙,砖块或大或小,摆脱一贯的整齐排列,彷佛互相竞斗挤压,变形的几何组合构成丰富的形式美。石砖色相变化无穷,灰蓝、浅红、墨绿斑驳拼凑,既流露墙身昔日风采,亦呈现今日苔藓孳生其上之貌。墙内,故宅犹在,房子棱线矩正,下方仙人掌探首而出,圆钝饱满,与参差不齐的墙砖成强烈对比。虽为速写,画家下笔一丝不苟,繁琐如窗棂条纹、垣下碎瓦、砖块轮廓,皆精细工写,堪称其笔下的「工笔画」矣!

2

画家于一九八六年按本幅速写完成水墨版本之〈老墙〉

翌年,他据此粉本写水墨画,则隐去若干细节,加强墙砖之体积对比,由此可知处理同一题材之创作变化。

吴冠中曾说「墙,是一幅画,素净的画面与繁杂的画面各有千秋」,不论是故宅残垣,抑或江南素墙,皆画家试验不同艺术语言之素材。

3

吴冠中 墙

设色纸本 镜框

67 x 137 公分

估价: HK$ 4,000,000-6,000,000港币

吴冠中绘墙,早年多以整幅白墙出之,与后期藤蔓纵横其上之处理各具异趣。画中素墙横踞画面,前置秃树两株,一挺直,一斜伸,巧妙打破白墙的垄断。墙内,庭树枝叶繁茂,翠绿嫩黄绽放其中,与墙外相映成趣,自是「满园春色关不住」。若对照画家一九八五年绘〈江南春〉,两者构图一致,惟本幅布局横展拉阔,白墙骤然伸张,与黑瓦及绿叶产生更强烈的视觉对比,下方缀以淡紫几点,极见春意盎然,生机洋溢,用色微妙灵巧,于此可见。

4

〈江南春〉可参见〈吴冠中全集〉第五卷(湖南美术出版社,二○○七年八月),页312

本幅藏家乃著名国际会计事务所高层,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率领公司赴华开展业务,八四至八九年间驻北京。他嗜好艺术,常往琉璃厂,走访各书画文物商店,又因与中国美协等单位负责人结交,得引荐亲访京华著名书画家,与吴冠中、李可染、黄冑、范曾等尤为交好,既获赠画留念,每遇赏心之作,亦得画家割爱。因好吴冠中之画风独特,以其早岁留学法国之经历,故邀宴吴氏于当年长城饭店之法国餐厅,相晤甚欢,画家遂赠画留念,日后,再得吴氏佳作多帧,包括堪称八十年代经典作之〈日照群峰〉六尺巨幅。结束驻华工作后,整批藏品一起携离,珍藏至今逾三十载,未有示人,今方面世。

一九八○年,吴冠中与学生外游写生,于宁波水乡瞥见一宅院,赶火车之际,匆匆速写,翌年,写成首幅水墨〈双燕〉,并于日后捐赠香港艺术馆收藏。本幅〈双燕〉未署年,按〈吴冠中全集〉,订为一九八八年所作,属该年重写三幅之一。

5

吴冠中 双燕

设色纸本 镜框

68.8 x 137.5 公分

估价: HK$ 6,000,000-9,000,000港币

著录:〈吴冠中全集〉第六卷(湖南美术出版社,二○○七年八月),页206

我一辈子断断续续总在画江南,在众多江南题材的作品中,甚至在我的全部作品中,我认为最突出、最具代表性的是〈双燕〉。—吴冠中

画面采用平面分割构图,白墙坐镇中央,体积几扩及纸张边沿。门窗、瓦顶,一纵一横,皆以乌黑的几何形写之,形状极窄长,免损白墙的端正形象。黑白以外,门前数点红蓝,或为晾晒衣裳,旁倚庭树,黄绿点缀,水中倒影朦胧淡灰,皆反衬墙之纯净洁白。若对照对母体之速写〈宁波水乡〉,〈双燕〉则更强调白墙黑瓦之色彩对比与结构之形式美,艺术表达更臻精炼,无乃自诩为水乡系列中最得意之作。

6

左:〈宁波水乡〉,现藏香港艺术馆

右:一九八一年本〈双燕〉可参见〈无涯惟智 ─ 吴冠中艺术里程〉展览目录,(香港艺术馆,二○○二年三月),页65-66

本幅〈双燕〉与一九八一年本布置一致,惟本幅黑块面的处理更简洁,树身描划亦更趋抽象,而在首本居大宅右上方之双燕,今已比翼齐飞左方,也许相隔八年,宁波旧宅已易主人,翩翩其上者,未知是否旧时堂前燕?

一九八五年,吴冠中有周庄之行,写有〈周庄〉速写,即本幅〈人家〉之粉本。按吴冠中撰文,此构图之母体「来自江南周庄小镇上一家破落大户人家的后院,要通过多户人家才能看到这个后院」。

7

吴冠中 人家

设色纸本 立轴

46.8 x 53 公分

估价: HK$ 1,000,000-1,500,000港币

「家」处于包围感的形式构成中。大片黑屋顶、大块黑门窗、墨绿的水,串联了树枝之线、山墙之线,都为守护这「家」而携手合作。是合作,也是相互抱合,抱合之间有起伏,有摇摆,画面包涵波状运动。显然,在整体波动中,屋顶面对着水之荡漾,心情也活跃起来,不安于自己呆板的体形,得意忘形,「变形」了。— 吴冠中

画家钟爱此题材,谓同年即写有数本,以块面与线条的有机结合,谱出极具生活气息之江南人家,本幅亦应写于相若时期。

8

〈家〉速写可参见〈吴冠中全集〉第一卷(湖南美术出版社,二○○七年八月),页246

本幅同属著名国际会计事务所高层收藏,驻华其间直接得自画家。

一九七三年,吴冠中获委派作画任务,沿途曾赴黄山写生。画家誉「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」,其绝险之梯、峭壁奇松,皆摄笔下,惟因「批黑画」事件,创作骤停,是次搜罗的素材未及衍生更全面的创作。越六年,乱局已靖,画家遂再赴黄山等地写生。山上景观瞬息万变,时雾绕群峰,时乌云罩顶,画家苦未能一览全豹,遂登西海大峡谷,俯瞰群峰峥嵘竞秀之貌,写成〈日照群峰〉。

9

吴冠中 日照群峰

设色纸本 镜框 一九八三年作

96 x 179 公分

估价: 12,000,000-18,000,000港币

到黄山西海,一览群峰,气象万千,气势磅礡,但如何捕获这一览无余的整体感受呢,煞费推敲。山、石、松...... 都是实的,视线撞上它们,跌跌撞撞,便出不了山谷,绕不过石头,躲不开松树,用油画写生试试,画面往往局限在可怜的一隅。鹰击长空,腾飞于群峰之上,穿翔于群峰之中,盘旋于上、下、左、右,不肯栖止。我试系长缨追踪鹰之视野,留下了线之轨迹。运动中的线凝固了,凭其疏密构成体面,不足,辅以灰调伴奏,仍不足,撒泼彩点,增层次,凿峰峦,围沟壑。峰者,尖突之形。尖,源于底座之宽。由宽入尖,或直截挺进,或转折而达,于是多种线路组成迂回跌宕之画面。但总的趋势是垂直感、上升感,因之远山横卧,经、纬有意织太空。为显身段体形之美,群峰淡装,薄衫,透明露体。画面追求遍体明亮,惜墨如金,远山几抹色块也为了帮衬其明亮。 日照只是点染光色之感染,红日浓缩成半圆之点,其形式上的地位更比「太阳」自身的概念重要。

── 吴冠中〈日照群峰〉

黄山山石崚嶒,其势既层层拔上,又阔扩千里,画家遂以线条捕捉其筋骨,以刚劲的山石垂线对比海浪似的横卧波状线,抽取山体具象的形式美,手法与同年之〈黄山西海群峰〉速写,如出一辙。

10

〈黄山西海群峰〉速写

可参见〈吴冠中〉吴冠中艺术回顾展画册(上海书店出版社,二○○五年九月),页175

画家将构图扩至六呎巨纸时,绝非机械式的放大,他以淡墨扫抹山脊,增强层次,跌宕之势遂跃然纸上。素白石面上,红、黄、绿彩点泼撒,皆淡妆轻抹,与云海中的红日相互呼应,山体益见明亮。画上,点、线、面交织互动,方与尖、疏与密、横与直之对比和谐共存,岂非黄山胜景「冠绝五岳」之写照!

11

〈日照群峰〉局部

画家写毕,甚感惬意,遂撰长文描述创作过程,惟相同构图之作,日后似不复再见,或许〈日照群峰〉已臻极致矣!

有关本幅创作年份,有谓一九八三年,或八四年所出。今依〈吴冠中全集〉,订为一九八三年之作。

Copyright @ 2013-中国艺术名家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客服电话:13911313806 邮箱:wlnhm@yahoo.com.cn
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 邮编:100071